01
2025

2025 TiBE 台北國際書展《命運交織的旅店》

台北市

在誤解中,獲取一本不存在的小說

在AI技術蓬勃發展的今日,台北國際書展的「數位主題館」被賦予一項嶄新任務:以人工智慧重新定義書籍的編排與書寫方式。本次策展靈感源自義大利作家伊塔羅・卡爾維諾的經典作品《如果在冬夜,一個旅人》,以「在誤解與錯置之間,獲取一本不存在的小說」為核心概念。策展團隊邀請寺尾哲也、徐珮芬、蕭詒徽、李昂、敷米漿、陳雪、劉梓潔、林新惠等八位作家參與創作,由林新惠擔任AI訓練師(Prompt Engineer),引導模型學習這些作家的文字風格,進而生成一本看似存在卻虛構的小說文本。

當故事在指尖上被拼湊與選擇

策展人王聰威——聯經出版副總暨《聯合文學》總編輯——率領團隊執行整體展覽,以《如果在冬夜,一個旅人》的片段式結構為靈感,打造出一座虛構的奇幻旅店。在這座旅店中,書籍的內容與裝訂被刻意錯置,觀眾如旅人般透過指尖點選、拼貼、重組小說中的片段文字。

這次的創作挑戰,正是在AI的隨機生成與文學所要求的敘事結構之間尋求平衡。文學講求邏輯與情感的連貫,而AI輸出的文字則充滿不確定性。如何讓錯置的片段在拼貼後仍能構成一部可閱讀、可理解的短篇小說,成為整個計畫的關鍵。觀眾於展場中任意點選來自八位作家的語段,AI再將其重新編排與拼接,生成一篇獨一無二的小說。雖然生成過程充滿隨機性,卻在碎片之間意外生出敘事的邏輯與詩意的空間,使每本「不存在的小說」都成為一次獨特而親密的閱讀體驗。

由數位回歸實體,當閱讀成為一場行為藝術

這次書展的數位主題館也顛覆了過往的數位呈現方式。觀眾透過互動拼貼出的內容,由AI重新編排後,不再只是停留於螢幕,而是透過熱感應紙列印為一張「口袋小說」,可隨身攜帶、邊走邊讀。這項設計靈感來自倫敦的「故事販賣機」,象徵著從虛擬世界回歸實體閱讀的可能。如今,實體閱讀早已超越資訊的傳遞,它更是一場藝術形式的展演。當讀者手中拿著剛被生成的『不存在的小說』,穿梭於展場中,他已不只是觀眾,而是這場展覽的一部分。

這場由AI拼貼、由讀者參與的文學創作,不僅拓展了書寫的邊界,也重新思考閱讀的本質與未來。

媒體報導

【主創對談】發現一本不存在的小說,人機共創的文學實驗——命運交織的旅店
【現場體驗】命運交織的旅店——展場紀錄

主辦單位 |文化部
承辦單位 |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
策展單位|聯合文學
互動執行單位|當若科技藝術
策展人 | 王聰威
執行統籌|聯合文學雜誌團隊、蕭嘉葦
策展內容企畫|聯合文學
AI語言訓練師| 林新惠
體驗設計 |黃香綺
程式開發與系統整合|林寶琦
延伸視覺設計 │張詠涵
動態影像設計|張偉廷
程式開發與系統整合|林寶琦
攝影|YJ
圖片授權|《聯合文學》雜誌提供